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简历指导

应届毕业生投简历易陷的误区

来源:面试网 时间:2021-03-05 作者:rxy8431 浏览量:


陈看到他的一些同学本来表现平平,可求职简历上个个都成了才华横溢的牛人。“成绩优秀”、“学生会干部”,几乎成了求职简历“标配”。此外,“有领导力”、“具有创新精神” 等词语也频频出现在简历中。


无奈之下,他也忍不住略加“浮夸”,在简历上写成了“先后在报社实习四个月,发稿60余篇,其中有十余篇重点报道。”

就业服务局的工作人员表示,一些毕业生为了“自我加分”,抱着“单位不可能向学校一一核实”的侥幸心理,给简历内容“注水”、“吹牛”。这样“出色”的求职简历,可能会一时引起招聘单位的关注,但终有一天会“穿帮”,最终受伤害的还是求职者自己。

所以,毕业生的简历内容一定要实事求是,应该用最简单、朴实,最能真实反映自我的词语或语句表达,这样才最有可能触动到面试官,这样更显得诚恳大方。

过度“包装”。“必须是求职者本人才能来投简历。”“我就是本人。”在五一广场的太原人才大市场,小张向一家民营企业递上简历,对方第一句话就怀疑简历上的照片并非小张本人。

小张是山西大学一名大四学生,制作简历时,在包装上着实费了一番心思。不光印刷精美,装帧也很细致,里面除了从中学到大学学习情况的详细介绍,还附上了校内荣誉证书复印件、实习作品复印件……厚厚一份简历,简直就是一份杂志。就连照片,也特意挑选了几张影楼拍的艺术照。

“这也是没办法,那么多人投简历,想吸引招聘单位的注意,只好在‘包装’上下功夫。”小张说,为了准备这份简历,自己花了不少钱,每本的“造价”约为50元。

简历应以简为主,尽量简明扼要,只需要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突出个人能力和实习经历即可。太过花哨,反而显得华而不实。教育背景也只需介绍最高学历即可,不必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逐一罗列。作为整份简历的“重头戏”,应侧重实践经验,包括实习经历等等,可以把具体的实践时间、地点、成绩稍有体现。相反,若是一味想证明自己,结果反倒让人认为你主次不分,目标不明。

盲目“海投”这几天,山西财经大学的小刘忙着在网上浏览企业招聘信息,不管什么企业,什么职位,只要跟自己的专业沾上边,就赶紧投简历。短短数日,已投出三十余份网络简历,但回应者寥寥,他为此非常苦恼,想知道是什么原因?人力资源市场有关人士表示,为提高“命中率”,像小刘这样“全面撒网,重点捞鱼”的大学生求职者并不在少数。但实际上,这并非明智之举,找工作更应做好规划,有的放矢。大学生投递简历之前要多做了解,一方面要搞清楚企业的背景,另一方面也应清楚认知自身条件,看是否符合企业的用人需要,以免“海投” 给企业和自身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5W1H"写作法。要在简历中突显自己的“卖点”,可以采用5W1H(即Who、What、Why、Where、When和How)写作法,剖析自己过往的工作经历、工作内容、工作职责。 

"PAR"法则。当要重点说明某一项工作的执行情况时,可采用“PAR”法则,“P”即问题(Problem)、“A”即采取的行动(Action)、“R”即工作的结果和业绩(Result)。从这三方面着手,你可以简洁清晰地陈述事件,呈现结果精炼又到位。而数字和专业术语,会是你的好帮手。

用数字说话。用数字来表现工作量、工作效率以及工作成果,会更有说服力和吸引力。滥用形容词,比如“骨干力量”、“进步最快”、“重要贡献”、“成功的方案”、“显著提高”……这些描述性词语并没有说服力。“显著提高”,不如“半年月内将产量提高130%”、“次品率从9%下降2%”、“节省成本5%” 等能给HR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后者你在面试时也可以进一步阐述。

用专业术语表述。用专业术语,自然是要让自己更显专业。例如,一位求职者在工作经验部分上写 “有过分析客户需求的案例”,虽然在这项工作经历中,该求职者并无特别显著的成绩,但还是可以把工作过程中实现目标的方法写出来。如果把这一经历改成“创造和实施了一种全面的需求评估机制,来协助对服务和员工预测的需求”,HR可能就会对求职者另眼相看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