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这个词在职场里非常的常见。这个词从某种意义上说,带着一点光荣性,为什么?因为你可以走,也可以选择不走,主动权在你手里!从某个层面来说,跳槽和裸辞好像有那么点儿反义词的味道。
川叔对于跳槽这个词儿的理解是,斜上角四十五的度的提升。或许有人会说,谁告诉你跳槽一定是提升啊?也许还有平移啊,或者还有跳得的一家不如一家啊!呃……一家不如一家那你不是跳槽啊,是跳井好么?平移?呵呵,是因为同事挤兑,上司排挤,姥姥不疼舅舅不爱最后才走的?你那不是跳槽,是落荒而逃。
其实我少年时代,对数字没多大的概念。【现在也是这样】所以我觉得工资这东西呢,差不多就行了。[楼主点头]所以那时候对于跳槽没啥概念,就觉得干得开心就干,不开心就走。至于是2800还是2500,无所谓,反正不是还有老板画大饼的提成么?反正不是还有未来么?
不论是从2500到2800,还是反之,其实这都不是跳槽,这叫【换工作】。[啧,的确是这样]
每个人男人都有一个成熟的过程,每一个职场人的所谓职场规划也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三十岁之前我根本没有规划,而且我特别讨厌规划这俩字。我记得大学毕业的时候还有老师做什么就业规划辅导,讲什么巴拉巴拉的,我当时非常愤青地说,老师,你不知道计划赶不上变化快么?【汗!貌似今天我写的这些文章和当年老师们做的事儿如出一辙啊?!真是报应】
是的,我不爱所谓的计划,对于二十多岁的我来说,谁和我聊所谓的职场规划,我都会说,我计划三年变成高富帅,迎娶白富美,担任CEO,你觉得可能么?
我记得我在文章里写过那么一句话:穷人的世界里没资格谈理想和未来,活下来才是首要的,但是没目标的活着,其实会很迷茫。尤其是在大城市,你一个人只身流浪,每个月是彻底的月光族。你会有一种特别大的孤独感和恐慌,觉得自己在浪费时间和生命,在这个不属于自己的城市里,每个月拿着微薄的收入,去掉房租水电煤气吃饭,最后所剩无几。如果你每个月的存款只能存下几百元,坦白说,多大的理想都会显得虚无缥缈。
毕业之后一定会有一段迷茫期,这段迷茫期可长可短。我的迷茫期应该算是长的,六年。六年里我基本每一年或者每半年就在换工作,我怕穷,怕死在这个城市,所以总是接兼职。六年里我转了三次行,每转行一次我就迷茫一次,因为我不知道我能干啥,会干啥。
有句古话说,人穷志短,我想这话大概是没错的。
当年因为学的专业学费特别高,那时候恰逢家里遭遇了一些变故,所以农村老家的父母几乎是举债供我读完的大学,你背负这样一个十万元的负债,毕业却身无分文居无定所,心理压力有多大可想而知。后来意外的阴差阳错,我因为一份兼职外快,算是得以还清了外债,也因此人生没了压力,就没了方向。
如果说才毕业那会儿努力拼命是为了希望有一天可以帮着家里还债的话,那么还完这些之后就觉得可以了,没必要再继续努力了,人怎么样都是活着,干嘛那么辛苦呢?或许这个经历对比现在的我看起来有那么点励志,但是在当时我根本没什么励志的想法。唯一的想法就是,这个城市那么多人,他们和我一样默默无闻,我一辈子也不会有多大的成功,多远的理想,既然怎么做结果都一样,那么何必那么辛苦呢?就混呗!
所以之后的工作我几乎完全是在凭爱好,拼热情,那时候考虑的不是哪个行业如何?自己适合不适合,而是,因为我喜欢,所以我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