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中应聘者需要能够用指定语言将自己的思想、观点、意见或建议顺畅地用语言表达出来。
考察的具体内容包括:表达的逻辑性、准确性、感染力、音质、音色、音量、音调等。不同的公司、不同的职位对于口头表达能力的水平要求也是不同的。
对于外企来说,英文的口头表达能力几乎是面试过程中的必考项目。
1. 按照应聘者在面试中的表现,大致可以将应聘者分为四个档次:
答非所问。
应聘者在面试中不能理解面试官的问题,回答的答案与面试官想问的相差千里。这种应聘者难逃被拒的命运。
云山雾罩。
应聘者在面试回答中说了一大堆,有答到点子上的,也有跑题的,通常被面试官认为思路混乱,多数情况下这类应聘者也会失败。
切中要害,答案不多不少.
这类应聘者在面试问答过程中能切中面试官的意图及兴趣所在,面试官会顺藤摸瓜、层层设问,应聘者稳定发挥,回答好面试官的每个问题,最终通过面试。
挥洒自如,享受面试。
这类应聘者可能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商业谈判专家,摸清面试官的底牌,做好充分的准备,在面试中反而占据主动,不管面试官是一个人,还是多个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能轻松打动面试官,顺利通关,拿到Offer。
2.一般在面试开始前,面试官可能会主动与应聘者随便地聊一聊天。
有些同学这时不知道面试官是什么意思。他们会暗自纳闷:“这种寒暄要考察我的什么素质?”、“面试是不是话中有话呢?”。
其实面试官这样是为了融洽一下面试气氛,尤其是有些同学过于紧张或拘束,这种寒暄就能起到放松的作用。
这是面试官科学测评人才的一种技巧,也是面试官友善态度的一种表示,你大可不必顾虑重重,只要热情地随声附和就可以了。
但寒暄作为面试的“序曲”,不应该喧宾夺主。
有的同学见考官随便地与自己寒暄,就忘了这个原则,自己主动地寻找话题,面试中的寒暄绝对不是日常生活中和朋友之间的寒暄。
记住,你在前三分钟给面试官留下的印象很可能决定了你整个面试的过程和结果,从言谈举止到穿着打扮都直接影响到你被录用的机率,一定要高度重视。
以下是一段面试的开场白对话:
应聘者:(敲门)您好,打扰一下,请问我能进来吗?(注意:进入房间前先敲门,无论门是开还是关的状态。
学会使用“您好,打扰一下”等礼貌用语。)面试官:请进,请问你找谁?
应聘者:我接到贵公司的面试通知,让我来找张帆先生面试。
面试官:我就是,请坐。应聘者:谢谢(应聘者入座)。
面试官:你叫什么名字?应聘者:我叫XXX,非常高兴能获得这次面试的机会。
3.在一般的面试中,面试官首先会以你的简历内容为主线进行提问,而提问方式分为两种。
一种是粗略的就简历的所有明细及内容提问逐个提问,另一种是选择重点部分提问(例如实习经历、社会实践经历等)。
不过两种方式的目的是一致的。
对于应聘者来说,在这个阶段应该注意:
第一:确认简历中的大环节。不能在简历里做假或夸大其辞,否则很容易当场被有经验的面试官戳穿。
第二:面试官会对简历中的可疑部分提问可能隐藏在不经意的小问题之中。
第三:小心面试官从你放松的话题套情报。面试官可能会从你的学校生活谈起,寻找一些轻松的话题,勾起你对大学的美好回忆。
而当你滔滔不绝聊起过去时,你的工作能力、为人处世信息也在不知不觉中传入了他的耳朵。
4.在对你的简历提问之后,面试官一般会围绕一些敏感、重要或很棘手的问题提问,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你对业务难题或一些重大问题的看法。
这类问题一般来说业务性比较强,回答的好与坏、回答过程中的逻辑思路是否清晰,可以充分反映出你的专业水平、敏感度、逻辑思维性、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的组织能力。
5.在经历前面的令人窒息的面试提问之后,面试官最后可能会从你在简历中所列举的细节提取话题.
例如聊一聊你的外语水平、兴趣爱好、将来的打算或校园生活等。通过这类轻松问题,可以了解你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6.在面试最后的阶段,面试官一般会给应聘者提问的时间和机会。
对于应聘者来说,出于礼貌,你起码应该问一个问题。
此时你若一言不发,会给面试官造成两种印象:
第一:你对该企业没多大兴趣,因此实在没什么可问的,这样当然会令你在面试官中的印象大打折扣。
第二:你没有能力提出好问题,这样面试官会认为你反应较慢,不会应酬。
7.在面试时要注意语气、语调、语言的正确运用。
语气是指说话的口气;语调则是指语音的高低轻重配置。
打招呼问候时宜用上语调,加重语气并带拖音,以引起对方的注意。
如果面试官用的是一种非常友好振奋的语气,你就不要让自己的语气太过平淡单调,而应该也是充满愉快和热情的。
相反,如果面试官的语气非常严肃、商业化,那么你就不能表现得太过活泼。
自我介绍时,最好多用平缓的陈述语气,不宜使用感叹语气或祈使句。
声音过大令人厌烦,声音过小则难以听清。
音量的大小要根据面试现场情况而定。
两人面谈且距离较近时声音不宜过大,群体面试而且场地开阔时声音不宜过小,以每个面试官都能听清你的讲话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