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职场加油站

“刚转正就被裁”应届生如何应对互联网寒冬?

来源:这一步 时间:2019-01-14 作者:yuxiaoxiao28 浏览量:



01 互联网寒冬&应届生求职 


自从进入2018年下半年,有一个词组高频出现:互联网寒冬。


每当大公司传出裁员消息,就一定会有人高呼:Winter is coming!


至于 winter 为啥 coming,却很少人说。


我觉得,在每一次裁员消息下高潮寒冬论,就像娱乐圈爆出八卦的时候,大家在留言板叽叽喳喳一样,都是吃瓜,没有太大意义。


另一方面,前不久发布的《第十六届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研综合报告》里,说应届生平均期望薪资8431元/月,北京上海高达1.2w+元/月。



这个新闻在微博上引发了非常热烈的讨论,高赞的评论说:


“要求太高,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还是太年轻。”


“小孩子们对这个社会有错误理解啊。”



多的是嘲笑的声音。


结合大厂频频爆出裁员的新闻和应届生期望薪资数据来看,我感受到了社会与校园之间的脱节和矛盾。


所以想写点实际的东西,说说互联网寒冬是怎么来的,它意味着什么,以及大厂裁员潮对应届生找工作的一些启示。


02  “人员调整”背后的思考 


先来回顾一下从2018年下半年至今,都有哪些互联网公司被曝裁员:


10月:阿里被曝全面缩减人员编制,所有业务线不批offer;


11月:有传言称京东的整体裁员比例在35%左右;


12月:知乎被裁员工发声:才来两个月就被裁了。一共裁员300人。


直播平台斗鱼深圳团队也被爆裁员,企业回应:不是裁员,是在进行人员优化。


另外,滴滴“全体员工年终奖减半”;美团被曝裁应届生,“刚熬过试用期就被裁”;美团旗下的大众点评、摩拜也纷纷爆出裁员。


还有腾讯、京东、华为... ... 也都相继爆出裁员降薪的消息。


所有企业的回应无外乎:纯属谣言,都是正常人员调整和优化。


“人员调整优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总结了4个点,不全,欢迎留言讨论。


1 资本市场回归理性 


从规律来看,之前有多火热,就带来了多少泡沫。以往“做一个PPT就能拿到投资”的情况不再,投资开始变得清醒。


拿滴滴举例:公开数据显示,滴滴上半年亏损40亿,六年来共亏损390亿。资本归根结底是逐利的,你一直不赚钱,还怎么能指望我继续掏钱?


换言之,资本大佬的钱不那么好拿了。


互联网高歌猛进20年,到了洗牌期 


互联网行业给人的印象一直是:工资高、门槛低,许多人都往这里靠。


靠着资本的力量,互联网公司扩张迅速,一个创业公司动辄上万员工,而公司长期处于无法盈利的状态,过度依赖资本,很容易陷入融资困境。


迅速扩张带来的内部臃肿,效率低下等隐患,加上资本收紧,企业更要把钱花在刀刃上,这时候首当其冲被裁的,就是那些不盈利的部门,优化结构、降低成本。


3 流量昂贵,用户拉新留存都遇瓶颈 


网民总数稳定在10亿以上,逼近饱和。依托用户快速增长的流量模式已经逐渐走向死局。


4 政策因素 


2019年1月1日起,社保将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粗略测算,这一政策至少增加企业30%的用人成本。


用人成本提升了,企业对“闲人”的容忍度降低,裁员就是最直接的降低成本的手段。


另外在招聘方面,企业也会更加谨慎,对求职者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


03 对应届生找工作的启示 


校招市场一向是供大于求,就业难是许多人都面临的难题。


但我认为互联网行业形势动荡的局面,需要辩证地看待。动荡期的洗牌只是阵痛,阵痛过后,互联网行业会更有序,大浪淘沙过后,只有强者才能被留下。


而强者能为求职者提供更好的机会。


想要抓住机会,应届生要做到两点:


1、提升自身能力 


二八法则在求职中同样适用。努力让自己站在二八法则里的上游,就一定要下功夫去提升自己的能力。


“风停了,猪就飞不动了。”


幸运的加持只是偶然,让自己值钱才能带来必然。


毕竟企业看的是“能力”,而不是努力,所以你的“虽然我不懂,但是我愿意学”才会不值钱。


能力离不开积极主动的自学意识,和自驱自律的执行力。


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自学渠道不是问题,有没有意识去执行“学”这件事才是问题。


道理很简单,大多数应届生也真的很努力,但短板在于,不懂得如何将努力转化为能力。


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个TED演讲,讲的就是“明明已经很努力,却没有看到进步”的原因,以及我们可以如何去改变。


作者把投入努力的部分分成两个区:学习区和展示区。


在展示区内,我们做的都是已经掌握的事情,这时候努力,是为了规避错误,发挥最佳实力;


在学习区内,我们要做的,是勇敢打破常规,在不熟悉不擅长的领域中,去追求进步最大化。


作者认为,我们努力却难以进步的原因,是我们一直在重复已经掌握的东西,却没有把努力放在学习区。


在长远来看,甚至会威胁到我们在展示区中的表现。


那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才能将努力转化成能力呢?


● 积极寻求他人帮助,分享、沟通、反馈;阅读、自学课程。



● 在做执行的时候,将精力集中在如何优化这一项执行上。



● 明确自己想在哪里获得进步,并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



知乎@打不死的小强,做了4点总结:


●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相信能力是可以持续提升的;


● 明确自己在某方面必须提升,并愿意为此付出时间和努力;


● 对如何改善、具体该做什么有自己的想法和目标,而非盲目重复;


● 使自己处在低风险的环境下刻意练习。


2、关注行业动态 


这一点很容易,关键在于知道渠道以及持之以恒的阅读+思考。


渠道:


● 新闻联播:你懂的


● 各行业的标杆公众号


● 媒体网站:互联网人常看36kr、虎嗅网、PingWest


方式很多,直接上知乎搜吧~


编辑说 


工作久了,接触到太多应届生,今天末了想讲一讲我的感触。


我发现,在我想要去讲一些道理的时候,很容易有被抨击的风险。


比如我说“实习不要只看工资,要更关注提升”,就一定会有人高喊“毒鸡汤!不看工资看什么!”


比如我说“‘我愿意学’不是一句好话,先行动起来更有说服力”,就会有人说“又想要便宜又想要人有经验,企业想得挺美!”


再比如,我说“面试放鸽子的行为不好,不来可以提前说一声,彼此要尊重”,就有人反驳“凭什么hr都不给回复,我放鸽子要给回复?”


这时候我就想起一段话:


人们总是愿意听自己想听的,接受自己想接受的。对自己不能理解/不愿接受的东西,常抱着抵制反驳的情绪。


但我觉得大学生不应该是这样的。


大学生更应该有独立的人格和思考,看事情需要辩证而非偏激。


我说你要尊重,你说hr都不尊重我;我说你要学习,你说企业在歧视你什么都不会... ...


这恰好是暴露了你的思维缺陷。


缺失思考能力,喜欢找别人的毛病,而看不到自己的短板,从而拒绝进步,还觉得自己是时代高压下的受害者。


这是很可怕的事情。


不自省、不思考、不努力,是很多应届生的通病。所以其实要想成为二八定律的那20%并不是难事,改掉你不自省、不思考、不努力的臭毛病,就已经能甩开许多人。


还是那句,大浪淘沙,能留下的都是强者。这句话适用于企业,同样适用于你。


共勉。


来源:微信号 jobsminerhk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