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简历指导

求职简历注水是镀金还是打脸?

来源:潍坊晚报 时间:2016-09-20 作者:yunhe0824 浏览量:
近日,在一些招聘会上,为了争取就业机会,一些毕业生不惜夸大个人能力,给简历“注水”,甚至有人放出豪言:简历不造假,十足一大傻。记者调查发现,一些高校毕业生为了争取面试机会,在简历中造假的情况并不少见。对此不少大学生表示“造假”实为无奈之举。职场专家指出,简历“造假”不可取,但也不是没有技巧可言,对简历进行适度包装,真实的简历照样能行走天下。
  调查
  简历有虚假成分
  近日,记者随机调查了我市的12位高校毕业生和准毕业生,其中有7位是往届毕业生,5位是今年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在问及个人简历是否有造假情况时,12位受访者中有3位往届毕业生和1位准毕业生承认有“注水”行为。
  记者在采访中,多数准大学毕业生表示,实习前他们已经做好了简历,基本是如实填写的。当问及未来更新完善简历是否会“注水”时,有的摇头,有的则表示看情况。
  一位在校大四学生小胡告诉记者,他现在已经实习结束,正式找工作的时候还要完善简历,到时他打算多美化一下自己的实习经历。“比如简历中会注明:自己很快适应了工作,并在工作中取得了好的业绩。虽然明知道有些地方存在夸张成分,但这样写能给对方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如果句句如实写,恐怕连面试的机会都争取不到。”小胡坦言,他看过其他同学的简历,在社会实践经验、所获证书和奖励上,多多少少都存在虚假内容。“有一个同学大学期间根本没加入过任何社团,简历上竟然写着连续两年当过文学社社团的宣传委员。”小胡说。
  学生 简历“注水”为自己“镀金”
  “在我看来,简历造假是不可取的,但是如果简历全是真实的,而别人简历造假自己不就吃亏了吗?我们班有一位同学根本没有实习经历,她却在简历上编写了一些实习经历,在一次招聘会上我们应聘同一家企业时,她如愿进入面试,对于是否有这些经历,谁会去调查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准毕业生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位大学生的心态代表了大多数简历造假者的心态。在招聘会上,不少招聘企业会要求应聘者要有工作经历,对此,不少求职者会通过简历“注水”的方式为自己“镀金”。
  去年12月份,来自安丘的大学毕业生小吴如愿应聘到一家大型药企做销售员。据悉,小吴毕业于济南一所技工学校。毕业后他在一家私企跑销售,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一家大型药企在招聘销售代表,要求是大专学历。小吴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更新了简历并在学历一栏写上了“大专”,投递给企业后竟顺利进入面试并成功入职。
  “我是幸运的,造假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学历确实是一道门槛,我们单位对我的学历应该没有查询或者过多关注。”小吴说,“简历写得好,会给招聘单位留下好印象,就像面试中一个人的形象,如果连简历都过不了企业的门槛,要想成功应聘谈何容易。”
  企业 核实简历成本太大
  不管是往届毕业生还是准毕业生,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或多或少都有过简历“造假”的行为。经济开发区一家企业的人事部经理唐先生表示,当前毕业生求职简历“注水”的现象不在少数,“在我所接触到的简历中,平均每七八份就有一份存疑或者不实。”
  简历造假的投机风气为何如此盛行?对此,唐先生坦言,首先,很多毕业生没有吃苦精神,不愿去单位实习,即便去单位实习了,也是眼高手低,没有付诸劳动,但又不想简历过于单薄,便在简历中“注水”。另一方面,企业核实简历的成本太大。“如果每个毕业生的简历信息都要拿去核实,那成本就太高了,而且难度很大。”唐先生说,有时候集团一个岗位只招四五个人,实际会有三四百份简历投进来,如果逐一打电话核实,人力资源部门就不用干别的了。
  “任何一家正规的企业,招聘不只是看简历,主要还是通过面试来考察应聘者的能力,如有造假行为,面试中很快就能露出马脚。”唐先生说。
  专家 可适度包装不可造假
  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不少求职者坦言简历造假实属无奈之举,那是否就意味着可以容忍呢?对此,唐先生表示,“我曾经被别人招聘过,现在也招聘过不少人,我觉得简历还是要真实。”
  从事过多年人事工作的衣女士说,她见过诸多简历造假行为,招聘官都已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即便简历通过,面试也是一道坎。即便求职者如愿争取到工作机会,但是如果工作不努力不出成绩,也会很快被淘汰。
  一家求职网站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企业会把没诚信的求职者视为最容易淘汰的对象。由此可见,很多单位在录用员工时,不仅看重能力和素质,更将诚信作为录用的主要标准。
  “为了能给招聘方留下较好的第一印象,求职者完全可以使用一些技巧适度包装自己的简历,比如突出渲染自己的强项等。如果求职者掌握和应聘岗位有关的知识或技能,也要尽可能提及。”对于如何设计出更有吸引力的简历,一家猎头公司的徐女士提醒,对于一些单位内重要的岗位,企业审查会更加严格。对于求职者的过往工作经历,新单位的人事部门会通过正式渠道询问前一家公司的直属上司或者人力资源部门,HR还可以通过自己的人脉圈去“打听”,一旦查证有作假行为,不仅得不到职位,还在圈内落下一个不好的名声,所以建议求职者诚信求职,不要铤而走险。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