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毕业生简历≠学生干部身份+实践经历丰富
来源:徐州英才网
时间:2016-05-25
作者:jia321a
浏览量:
区别于高考试卷简历没有标准模式,优秀毕业生简历不应是“千篇一律”的模板复制。比如众多毕业生摇身一变,都成为学生干部身份,或者在简历中实践经历很丰富但与事实却不符,对此,这样看似优秀的好简历,未免太过于形式化虚假化了。
以个人诚信为代价“好简历”
在各类招聘会现场,身着深色正装、手持A4简历成了高校应届毕业生的特定造型。为了了解毕业生简历的制作情况,在搜集的10余份高校应届毕业生简历,涵盖北京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沈阳工程学院等京内外重点、一般本科院校。
比对发现,地区、学校、专业不同的毕业生简历,其格式、内容、表述方式具有颇高相似度,大多分为基本信息、教育背景、实践经历、个人技能、求职期望等版块。此外,使用中英文简历配套的求职者并不多。
几乎所有简历都提及了求职者的学生会工作经历,担任学生会干部、成功组织社团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等关键词高频率出现。其中有一份简历力求突出求职者的“探险能力”,佐证竟是“大学期间游览过国内十一个省市”。
招聘会现场就业咨询处工作人员说:“各类资格证书、实习证明、公开作品、志愿经历、勤工俭学等组成的所谓‘就业套餐’,让学生疲于奔命,让企业审美疲劳。”
其中销售岗位每年招聘的应届毕业生数量较多,收到的简历不计其数,但除了教育背景、平时成绩等关键信息,其他能客观体现毕业生素质的信息并不多。
“所有的毕业生简历好像都一样。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系竟然有N个学生会主席,一个社团活动,大家都是组织者和负责人,这怎么可能?”不少招聘人员反映,一些毕业生为了打造一份“好简历”,不惜以个人诚信为代价,加剧了求职风险。
徐州招聘网提醒,优秀毕业生简历≠学生干部身份+实践经历丰富。
体现竞争力应避免“随大流”
高校毕业生过于依赖模式化“好简历”,既凸显了当前就业形势之严峻,也折射出社会价值观之扭曲、高校独立精神教育之不足。
毕业生想在就业市场体现竞争力,应尽量避免“随大流”的理想主义,需立足自身定位,踏实找工作。而在调整求职观念的前提下,还需要制定符合个人特性的优秀简历,突出能力与特长,类似的这种简历模板抄袭,不诚信的简历内容,还是不要呈现给招聘方才好。
分享到: